打造“绿色钢铁” 建设美丽鞍钢 3月22日是第22个“世界水日”。作为水资源消耗“大户”,近年来,鞍钢集团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,建立水资源循环经济体系,通过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,强化废水治理和循环使用,以低能耗、低污染、大循环的生产方式,谋求与环境和谐共生之路,谋求生态环保与降本创收的双赢,打造“绿色钢铁”品牌。在钢铁产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,鞍山钢铁、攀钢吨钢耗新水持续降低,水资源循环率分别达到和接近96%,废水全部实现达标排放。 完善“体内循环” 从“耗水”大户到“节水”大户 在大规模技术改造中,鞍钢集团实施循环经济战略,对企业内部用水进行以“废水减量化、无害化与资源化”为核心的循环利用,构建和完善庞大的“体内循环”,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、减少废水排放,从而实现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、生态环保与降本创收的双赢。 在世界银行贷款支持下,鞍钢集团建成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工业废水处理中心——西大沟废水处理中心,引进的三套先进废水处理系统将鞍山区域废水处理推上一个新台阶。废水处理系统现在每小时处理废水9000吨,每小时顶替河水补充到净环水系统5500吨以上;深度处理项目,废水处理后达到工业新水指标,每小时替代工业新水1500吨;一级除盐水供轧钢等单位使用。投资3500万元扩建完善的北大沟废水处理中心,处理的废水顶替河水供齐大山区域。2002年,实施生活水与生产水分供,形成新的生活水管网,提高了生活水质量,每小时节约新水250吨。 攀钢投资兴建了0、5、6号排放口,将废水进行统一处理回用,使得攀钢本部全部实现达标排放。同时,积极开展循环利用, 一年可减少1000多万吨新水用量,大大降低了水耗指标。 在整体“大循环”基础上,鞍钢集团将节水与废水资源化利用融入到生产各环节,将“循环”嵌入每条生产线,建立和完善“小循环”水系统。坚持“逢修必改”,设备大修、技术改造和新上生产线都要经过节水论证,建设各自独立的小循环水处理系统。目前,鞍钢区域形成了“减量化、再使用、再循环”的整体“大循环”与局部“小循环”交织的用水格局,降低了对地下水和河水的使用,同时,减少了废水外排。 工艺技术先行 变“末端治理”为“提前预防” 鞍钢技术改造坚持环保设备与主体设备同时设计、同时施工、同时竣工投产,坚持采用无污染、少污染的新工艺、新设备,淘汰落后的用水设备和高耗水设备,采用节水性生产工艺或不耗水工艺,从生产源头抓节水,变“末端治理”为“提前预防”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 鞍钢集团推广干法除尘、干熄焦、干式高炉炉顶余压发电(TRT)等不耗水或少耗水工艺。新改造的大型高炉,坚持在设计施工时采用节水循环系统,实现节水30%以上。新建的鲅鱼圈钢铁生产基地,注重生态文明建设,立足“绿色钢铁”,炼铁、炼钢、轧钢各工序全部实施节水工艺和技术设备,使吨钢耗水量明显下降。1780热轧机组、三万五制氧机等,不仅设备先进,而且用水合理,水重复利用率都达到了96%以上。攀钢通过实施炼焦水回用、高炉新水冷却改为净环水冷却、矿山尾矿库尾水回用等项目,大大降低了水资源消耗。 鞍钢集团加大对节约用水及水污染治理的工艺技术研究。焦化废水能否实现深度处理是钢铁企业废水“零排放”的关键。鞍钢集团承担的“焦化废水强化处理关键技术与应用”,解决了焦化废水处理中的污染物深度脱除、系统稳定性、处理成本降低等关键问题,实现了焦化废水达标排放与回用,并已在鞍凌公司等4家单位推广应用。 加大对节水新技术、新工艺的投入,提高节水项目的投入水平,每年实施一批见效快的节水项目。2013年鞍钢集团实行厂级节水项目共22项,累计投资2150万元;2014年截至目前,已经投资298万元。 宏观微观并举 从“有需必供”到“管理管控” 鞍钢集团从宏观管理和微观调控入手,加大对水资源利用管理管控力度,从管理上遏制水资源浪费、污染,杜绝跑冒滴漏、乱排乱放。鞍山钢铁成立能源管控中心,全面担负鞍山本部、鲅鱼圈、鞍凌三地的能源管理管控职能,节水有了“总指挥部”。 鞍山钢铁能源管控中心成立以来,大刀阔斧实施一系列能源管控改革。自2013年7月起,鞍山钢铁启用阶梯水价管理制度,通过经济杠杆宏观调控整体用水量。促使各用水单位自觉、主动承担起企业内部节水管控,想方设法降低用水量。 在宏观调控、总体严控使用量的前提下,鞍山钢铁能源管控中心成立能源环保监察大队、开展“随手拍”活动,将专业队伍监察与职工群众发现相结合,建立完善的节水监管、监控体系,确保“滴水不漏”。能源环保监察大队每月对厂区进行一次覆盖监察,对跑冒滴漏、偷排偷用行为进行严格督查,及时处罚警告、整改处理。“随手拍”活动号召全体鞍钢职工行动起来,对身边的不节能、不环保现象及时举报投诉。 通过一系列管理管控措施,鞍山钢铁能源管控从节水中挖出了“金山”,2014年以来,吨钢耗新水创下历史最低水平。 |